成都商報記者 謝佳君
  韓利 攝影記者 王勤
  核心
  提示
  “走讀”
  幹部“走讀”,通常的解讀是幹部工作與生活不在一地,上班到崗點卯,下班回城走人,帶班不力、值班不嚴,甚至脫崗離崗、遙控指揮的工作狀態。
  在以前,一位區(市)縣的基層幹部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如果以上班到崗,下班回城為標準,他所在的縣,幾乎所有的鄉鎮一級幹部都在“走讀”。
  “住讀”
  就是要讓“各區(市)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應當堅持住在當地”。
  從2013年12月《關於開展領導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簡稱《通知》)出台,到2014年3月《關於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深化領導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》(簡稱《意見》)印發,時至今日,成都啟動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將近5個月。這個專項治理活動震動了整個幹部體系。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也已取得了一些效果。
  紙上列著十幾個工作事項,完成的打鉤,還需調查研究的畫叉。4月8日晚9點多,鎮黨委班子成員剛開完夜會,青白江清泉鎮黨委書記趙科回到位於政府大院的辦公室,從書櫃里拿出牛皮紙封面的作業本,開始寫當天的“工作日誌”。
  趙科的辦公室在4樓,不足15平方米的空間,還放著他的單人床。從2013年12月成都市啟動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,他已經在這裡住了4個月。 隔壁“鄰居”,是和趙科一樣在此“住讀”的鎮長、鎮黨委副書記、副鎮長們———清泉鎮10名領導幹部,包括1名女幹部,如今已全部實現“住讀”。 對於清泉鎮來說,幹部“住讀”4個多月的成效,從簡單數字上便可見一斑:清泉鎮的車輛燃油費下降了25%,而省下來的錢,第一件事就是用來修了一條該鎮花園村10組17戶村民外出的馬路。
  更深層次的,則是幹部與群眾間逐步建立起來的信任。“老百姓以前找幹部難,現在24小時能找到人。”說起這個,趙科很有感慨,“老百姓以前不信你,現在信了。”
  “住讀”幹部的辦公室
  幹部辦公室里,用書櫃隔出一張床和半個人的空間,放一張床,就是清泉鎮的10名“住讀”幹部的休息處了。
  洗澡又怎麼解決?幹部們回城區開會時,可請1個小時假,回家洗澡換衣服
  “住讀”怎麼操作
  買了10張沙發床
  睡在辦公室
  趙科考慮過到鎮上旅館租幾個房間住。一問,價格不低,30元一天。“大家商量,最後還是決定在辦公室里開闢點空間,還能省下一筆錢。”
  進門就是辦公桌,高高的書櫃擋住了窗外的陽光。書櫃背後隔出的空間,立著一張單人床,不足一米二寬———這便是趙科的“辦公室+宿舍”。
  4個月前,清泉鎮的領導班子接到了市委群辦下發的《關於開展領導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大家都坐不住了———清泉鎮12名領導幹部,大部分面臨住在青白江城區,工作在清泉的問題。
  怎麼“住”?清泉鎮黨委還專門就此開了討論會。
  作為青白江境內離城區最遠的農業鎮之一,清泉全鎮沒有一個樓盤,這對幹部們來說,意味著很難租到合適的房子。趙科考慮過到鎮上旅館租幾個房間住。一問,價格不低,30元一天。“大家商量,最後還是決定在辦公室里開闢點空間,還能省下一筆錢。”趙科說。經過領導班子同意,鎮上批發購買了10張沙發床,購置了一些床單被褥,一共花了不到2萬元,算是解決了大家的住宿問題。
  洗澡問題不好解決,清泉鎮也想了一些辦法。鎮幹部回城區開會,可請1個小時假,回家洗澡換衣服。
  現在,村幹部找鎮幹部也變得容易了。趙科介紹說,清泉鎮共有17個村(社區),如果一個個走完要一兩個星期,以前村裡有事彙報找鎮幹部不容易,“現在幹部都住在鎮上,村支部書記早上或晚上過來,直接就把問題彙報了。晚上夜會大家一合計,已經有了思路,第二天就能把問題解決了。”
  “住讀”解決了什麼問題
  “鴨肉事件”
  “如果真有問題,鎮幹部又不在,從城區趕到食品廠需要將近一個小時。萬一不法者聽說被舉報,很可能把問題食品轉移了”
  一次是花園村7組電線短路引發火災。接到電話的時候,趙科正在辦公室值班,衝出房間就往火災發生地趕。如果是在以前,鎮幹部從青白江城區出發,至少需要30分鐘才能到達現場。
  還有一次,也是夜間,趙科接到一個舉報電話:“吃了某某村產的鴨肉,有幾個人疑似食物中毒,已經進了醫院,生產廠家恐怕有問題!”趙科趕緊帶著分管鎮幹部和執法人員趕到工廠,對食品進行了封存。雖然最後的檢驗結果證明,鴨肉並無問題,也並非食物中毒的原因,但趙科心中打鼓:“如果真有問題,鎮幹部又不在,從城區趕到食品廠需要將近一個小時。萬一不法者聽說被舉報,很可能就把問題食品轉移了。”
  “確實和過去不一樣。”趙科很有感慨地說,這些事看起來雖小,但在基層,一是大大提高了清泉鎮處理夜間事務的反應速度,更重要的,則是實實在在提高了政府在群眾中的信任度和滿意度。
  他還專門做了統計:“住讀”以來,清泉鎮在晚上共接訪16起,涉及徵地拆遷、農轉非、村公資金使用,對村支部書記、隊長有意見等等。目前,16個問題已全部解決,突發事件解決在當晚,較為複雜的,也基本上在第二天就解決完了。若是以往,有的事情恐怕要拖上好幾天。
  在鎮政府大院里的公告欄上,鎮里的主要領導和值班領導的電話也全部公開,群眾24小時都可以給鎮領導打電話。趙科說,“很多老百姓都有我手機號,可以隨時打電話,凌晨3點我都接過電話”。
  “夜會”
  “一口鍋吃飯,一個屋檐下睡覺。不說工作關係,就是從感情上講,別人遇到問題,兄弟也要幫上一把嘛。”
  4月8日晚7點,晚飯時間剛過,清泉鎮政府三樓的小會議室燈火通明,這是清泉鎮領導班子正在開每晚的“夜會”。
  “夜會”,包括中心組學習會、黨政辦公會、政府辦公會等。這晚開的,是鎮黨委的第三次中心組學習會。儘管是在8小時之外,但會議過程中的會場十分嚴肅。
  煙癮大的,也沒有點煙。直到趙科宣佈中心組學習結束,“可以抽煙了。”這提醒逗樂了與會者,會議室里的氣氛頓時輕鬆起來,他們一邊抽煙,一邊拉著同事,談起這一周需要對方協作的事務。
  除了有事下村社協調,或者鎮上出現了突發事件,“住讀”幹部們的大部分夜晚,都在開夜會討論當日、次日工作,以及學習上級精神中度過。這無形中也大大提高了鎮上各部門間的工作溝通效率,部門間推諉扯皮的現象大大減少。用趙科的話說:“一口鍋吃飯,一個屋檐下睡覺。不說工作關係,就是從感情上講,別人遇到問題,兄弟也要幫上一把嘛。”
  鎮幹部工作、生活都在當地,到底有什麼效果?問及趙科,他略加思索後說:“也不能將所有的工作全部歸功於‘住讀’,但‘住讀’確實對促進幹部聯繫群眾,提高工作實效起到了推動作用。”根據青白江區內的評比,清泉鎮的第三方測評在全區排名第二,黨風廉政建設在全區名列前茅,“這是清泉鎮一個非常大的突破。”
  修路事件
  要求幹部“住讀”以後,公車和私車的使用都減少了,車輛的燃油費下降了25% ,鎮上統籌安排了9萬元錢,用來修了花園村10組的路。
  花園村10組的一條路,也和幹部“住讀”密不可分。
  4月8日,記者跟著趙科去看這條路的開工情況。路雖然只有150米,但對這裡的17戶鄉親們來說,卻是連接外面馬路的唯一通道。
  2月,村民們把老路不好走的情況反映到了鎮上,書記和鎮長去了三次,4月就實現了開工修建。
  “可別小看一條路,你看涉及國土、規劃、交通、建設、財政等等很多部門,分管的領導都好幾個”,趙科掰著手指算著。如果是在以往,一個項目“串聯”審批,分管領導各自為政,甚至推諉扯皮,需要書記、鎮長反覆協調。
  “夜會”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窘境。趙科說,“夜會”開起來後,項目在會上統一討論,列出分工明細,分管幹部各司其職,一起推進,縮短了項目的審批時間。
  這條路和幹部“住讀”還有一層更緊密的關係。修路用的錢,就是從“住讀”里省出來的。趙科算了算,要求幹部“住讀”以後,公車和私車的使用都減少了,車輛的燃油費下降了25% ,鎮上統籌安排了9萬元錢,用來修了花園村10組的路。
  “住讀”也有“煩惱”
  老父卧床老婆生病 咋辦
  在啟動幹部“走讀”問題治理之初,一些現實問題也無法迴避———清泉鎮一位領導幹部,家裡老父長期卧床需要照顧,偏偏妻子又生病住院了,怎麼辦?還有一位幹部,夫妻雙方都是外地人,妻子患心臟病剛剛做完手術,需要照顧。
  幹部也是常人,也有家庭家事。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?4月,清泉鎮出台了自己的“住讀”暫行政策。領導班子分成兩班,一班由鎮黨委書記帶隊,星期一、三、五住在清泉,一班由鎮長帶隊,星期二、四、六住在清泉,周末實行主要領導值班制度。此外,鎮上還建立了重點事項督查督辦制度、約談制度等配套制度。新的政策,讓鎮幹部既能保證群眾工作,也能兼顧家庭,這樣才能讓幹部長期安下心來乾好工作。
  治理“走讀”的台前幕後
  “住讀”幹部住多久
  為什麼沒寫成規定
  《通知》的印發,在成都的幹部,尤其是縣鄉級幹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。
  一位區(市)縣的基層幹部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如果以上班到崗,下班回城為標準,他所在的縣,幾乎所有的鄉鎮一級幹部都在“走讀”。
  但《通知》下發後,大多數幹部真的住了下來。
  “據我所知,《通知》出台後很長一段時間,青白江區所有的鄉鎮幹部都住在鄉鎮。”青白江區紀委黨風室主任周國威說。有條件的地方,有的幹部租房解決了住宿問題,條件不具備的地方,有的幹部則住在了辦公室的沙發上。
  幹部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增加了幹部留在工作地的時間,很多幹部把時間花在了走基層上。一位幹部在聊天時對記者說:“我的朋友剛到鎮上擔任鎮長,《通知》下發後,下班反正不能回家,他用半個月時間把所有的村都跑了個遍。”
  絕大部分領導幹部實現了“住讀”,但與此同時,也產生了一些困惑。
  市縣兩級群辦、紀委、組織部開始收到各種書面、口頭的咨詢。諸如上下班多遠算“走讀”?“住讀”要住多久?
  有一些區縣提出了具體建議。東部一個區縣建議按照一定標準為“住讀”幹部購置住房。北部一個區縣建議財政拿出一定資金用於改善“住讀”幹部生活條件。
  市上駁回了一些冒頭的浪費、形式主義,但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亟待解決。那就是“幹部住在當地乾什麼”?
  2014年1月下旬,市紀委、組織部開始進行二次調研。3月,《意見》出台。
  《意見》起草之初,曾考慮過對幹部住在工作地的時間做一些規定,但這個設想在調研之後被否定。
  起草者們認為,硬性的規定可能會適得其反。“他很不情願地住在那裡,住80天,超額完成任務。但是沒有心系發展、心系群眾、心系工作,沒有去解決老百姓的問題,那起什麼作用呢?”
  最終出台的《意見》也確實放棄了對時間的規定。市紀委一位負責人表示,《意見》更加明確了“住讀”問題,就是一個幹部作風建設問題,是對幹部心系發展、心系群眾、心系工作的要求,也是對幹部自願留在當地,乾好本職工作的要求。
  住下來的幹部,在工作8小時之外做什麼?有一些地方建議以制度進行明確。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。成都共有19個區(市)縣,300多個鄉鎮、街道,實際情況各不相同。
  為了清晰認識,《意見》在《通知》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實,明確提出要避免只講形式、不重效果,切實增強“走讀”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效。
  成都縣鄉幹部的辦公桌上,如今都多了一本工作日誌。“《意見》要求幹部寫工作日誌。”市紀委方面表示,這是對幹部“住讀”的剛性要求,工作日誌能夠直觀反映幹部住下來究竟幹了什麼。市委組織部將不定期開展抽查,並納入日常考核。
  成都計劃從4月起對幹部“走讀”問題進行一次抽查。組織紀檢和組織部的幹部,深入到區市縣和部門,對幹部日常工作進行明察暗訪,查看工作日誌等資料。
  (原標題:走近“住讀”幹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hqgdyrxnghz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